地震烈度与震级有什么区别,前者表示对地表影响的强弱程度、后者表示地震大小
震级:里氏震级表示地震大小,用数字+字母M表示,数值越大能量越大,最大地震9.5级。
烈度: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影响的强弱程度,与多种因素有关,我国划分烈度为12度,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烈度。

一、地震烈度与震级有什么区别
1、对比论述
(1)震级:震级表示的是地震大小,我国采用里氏震级,用数字+字母M表示,数字越大表明地震越大、释放的能量越多,反之越小、释放的能量越少,人类观测史上最大地震是9.5级。
(2)烈度:烈度表示的是地震对地表影响的强弱程度,与震级、震源深度、震中距离、土质条件等有关,我国把烈度划分为12度,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,但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烈度。

2、地震等级表
| 震级 | 能量(TNT当量) | 实例 |
| 1级 | 0.477千克 | |
| 2级 | 15千克 | |
| 3级 | 477千克 | |
| 4级 | 15吨 | |
| 5级 | 477吨 | |
| 6级 | 1.5万吨 | 美国在日本投放的原子弹 |
| 7级 | 47万吨 | 最大型的原子弹 |
| 8级 | 1500万吨 | 2008年汶川大地震 |
| 9级 | 4.7亿吨 | 2011年日本大地震 |
| 10级 | 150亿吨 |
注:目前地球上有记录最大的地震是9.5级,10级地震相当于一个直径100千米的陨石以25千米/秒的速度撞击地球所产生的能量,撞击地球并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直径才10千米。

3、地震烈度表
| 烈度 | 级称 | 现象 | 相对震级 |
| Ⅰ | 微小地震 | 只有仪器能观测到 | 3< |
| Ⅱ | 小地震 | 个别人在室内有感 | 3.5 |
| Ⅲ | 小地震 | 少数人在室内有感 | 4 |
| Ⅳ | 小地震 | 多数人在室内有感 | 4.5 |
| Ⅴ | 中小地震 | 室外多数人有感 | 5 |
| Ⅵ | 中地震 | 架子上物品掉落 | 5.5 |
| Ⅶ | 中地震 | 房屋出现轻微损坏 | 6 |
| Ⅷ | 中地震 | 一般建筑物严重破损 | 6.5 |
| Ⅸ | 大地震 | 建筑物大量倒塌 | 7 |
| Ⅹ | 大地震 | 山石大量崩塌 | 7.5 |
| Ⅺ | 特大地震 | 很少建筑物能保存 | 8 |
| ⅩⅡ | 特大地震 | 地面大规模变形 | ≥8.5 |
注:地震烈度表明的是地震的影响程度,一个地区的地震烈度不仅与这次地震的震级、震源深度、震中距离等有关,还与地震波传播途径中的地质条件、建筑物特性等有关。

二、汶川地震发生在什么时候
1、发生时间
(1)汶川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。
(2)汶川地震一般是指5·12汶川地震,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(北纬31.0°、东经103.4°)发生8.0级地震,震源深度14千米,此次地震波及了大半个中国及印度、缅甸、老挝、泰国、越南等国家和地区。
2、受灾情况
(1)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、波及范围最广、灾害损失最重、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,此次地震极重灾区共10个县(市),较重灾区共41个县(市),通常灾区共186个县(市)。
(2)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、17923人失踪、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、1993.03万人失去住所,受灾总人口达4625.6万人,直接经济损失8451.4亿元。

3、自救原则
(1)地震是破坏性极大的地质灾害,常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,并引发火灾、水灾、有毒气体泄漏等,还可能造成海啸、滑坡、崩塌、地裂缝等次生灾害。
(2)避震原则主要有三点,其一是要因地制宜,不要一定之规;其二是要行动果断,不要犹豫不决;其三是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,不要擅自行动。
4、避震常识
(1)地震时要就近躲避,地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,尤其是高楼里发生地震要跑出来几乎不可能,就近躲避是应急避震的不二之选。
(2)地震时室内要躲在结实、不易倾倒、有支撑且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,在室外要远离建筑物,迅速转移到开阔、安全的地方。
(3)地震时应趴下使重心降到最低,脸朝下,不要压住口鼻,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,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。

(4)地震时要低头并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,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,用枕头、被褥等保护头、颈部,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、毒气。
(5)地震时不要随便点明火,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,避开人流,不要拥挤,拥挤不但不能脱离险境,反而容易跌倒、踩踏、碰撞。











